推广 热搜: 教育  家庭  学习  教育资讯  幼教  家庭教育  初中  高中  小学  家庭教育帮 

「最失败的教育」孩子不努力,父亲不出力,母亲用蛮力!

   日期:2025-05-23     来源:www.ahtrwhcm.com    浏览:500    
文章简介:教育孩子千万不可以钻牛角尖,一种方法没成效,不如换一种方法。近几年,成人的各种心理疾病的根源被追溯到原生家庭,于是愈加多的年轻爸爸妈妈开始考虑孩子的教育方法和办法,在媒体的大力引导下,孩子的教育问题被看重到了一个前所未有些高度。

教育孩子千万不可以钻牛角尖,一种方法没成效,不如换一种方法。


近几年,成人的各种心理疾病的根源被追溯到原生家庭,于是愈加多的年轻爸爸妈妈开始考虑孩子的教育方法和办法,在媒体的大力引导下,孩子的教育问题被看重到了一个前所未有些高度。


但孩子的教育问题解决了吗?好像依旧层出不穷。


而且伴随对教育问题的深思,社会和家庭对“妈妈”这个角色的需要愈加严格,“妈妈”这个身份变得愈加要紧,身为人母,变得愈加焦虑了。


前不久有一位母亲对我说,为了让孩子好好写作业,她可谓连哄带骗,连鼓励带表彰,连鼓掌带点赞,大张旗鼓地像个神经病!


近期她女儿迷上了舞蹈,每天练下腰,有一次她女儿写作业又磨磨蹭蹭,她居然灵机一动说:“你十分钟内写完作业,我就给你下个腰!”


说完将来她突然意识到,自己什么时间变得这么贱了!为了让孩子认真学习,自己真的什么都敢干啊!她一米六的身高,75Kg的体重,肚子圆得像个地球仪:“还下腰呢!我哪有腰啊!”


听她说完我噗嗤一声笑了,笑完又感觉特别辛酸。


期望孩子专注写作业,培养高效学习习惯;

期望孩子赶快写完作业,早早休息,长好身体;


一方面期望孩子学业上不要有那样大重压,不要太辛苦,一方面又期望孩子出类拔萃,有大好前程;


一方面为孩子殚精竭虑,耗尽心血,一方面又克制自己情绪,让自己正能量满满。还要不时的反省一下自己,是否什么问题处置得不好,让孩子受了委屈。


大家这类当妈的人,真的是活得怂且卑微!但即便如此煞费苦心,是否成绩斐然呢?


 答案是:未必。


一位叫番茄的母亲对我说,自己从女儿上小学一年级时开始陪读,一直到目前女儿上初中二年级,她不但没把孩子培培养什么学霸,反而和孩子关系愈加僵,目前她和孩子根本无法平心静气说话,一张嘴就是吵架。


不是不教育,而是教育非常失败,为何会如此?通常情况下,失败的教育不能离开这三个缘由:孩子不努力,父亲不出力,母亲用蛮力。

01

孩子不努力

教育的主体是哪个?是孩子。最该努力的人是哪个?是孩子!

但反观目前的教育近况,最最努力的人是哪个?是母亲!

我常常在大街上看到一些带娃上课的母亲,她们肩上背着书包,手里拎着提包,怀里抱着各种各样的杂物,一边走路带风,一边不停的催促:快点快点,要迟到了!

而身边那个孩子,手里玩着玩具,双眼左顾右盼,虽然被母亲逼迫着,催促着,却一脸事不关己,岁月静好。

到底是哪个去学东西?到底是哪个怕迟到?

有记者过去到一家知名教育机构去采访,发现里面除去学生爆满以外,每间教室的后三排坐的全是父母,还有一些父母直接和自己孩子“同桌”,以起到监督有哪些用途。

甚至还有一些陪读的爷爷奶奶,不能不戴着老花镜,一边听讲,一边抄笔记,说是:“虽然不理解,但可以先抄下来。”

这种全家总动员的学习状况,想想真叫人感动到泪目,但同时,也给了孩子一个暗示:学习是全家人的事,不是孩子我们的事。

 所以目前的孩子一直喜欢拿父母当说辞:

不是我不学习,是我妈没给我烧钱报班;

不是我不念书,是家没这个环境让我念书;

我父母小学都没毕业,凭什么让我努力?!

不少公号文,父母在看,孩子也在看,当大家劝导父母多念书,多学习,和孩子一块成长进步时,居然被不少孩子理解为,自己不上进是由于父母不上进。

这个理由可以说是很“高端大气上档次”了!

不管大家为孩子付出了多少,第一需要意识到:孩子是教育的主体,孩子是自己学业的主人,家庭和学校环境虽然对孩子的成长有影响,但最后孩子会走哪种路,还是取决于他们自己。

不管教育使用什么办法,假如没唤醒孩子本身的内驱力,假如没让孩子自发地去努力,父母做得再多也是越俎代庖,做得再好也是适得其反。

02

父亲不出力

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每十年都会做一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。

近期的报告显示,在40岁以下被访父亲中:近期一年从不或极少照料孩子生活的占到70%,从不或极少辅导孩子功课的占到47%,而母亲在这两项的表现分别为7%和20%。

这意味着,绝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在母亲的照顾和教育下长大的。

之前看沙溢、海清主演的家庭剧《小欢喜》。其中,乔英子的家庭就是典型的例子。

乔英子成长于一个离异家庭,但就算爸爸妈妈没离婚之前,英子也是由母亲宋倩一个人带大的。从小,父亲乔卫东就没对英子的生活起居和学习教育有过什么帮助。

剧中,一段英子和妈妈吵架的场景叫人泪目。

英子说自己学习重压大,才会逃课,母亲宋倩听了,眼泪就夺眶而出,她也委屈:

"我重压不大呀,都是母亲一个人带你长大的呀。我白天要上课,晚上还要备课,我起早贪黑给你买菜做饭,照顾你的起居……”

「最失败的教育」孩子不努力,父亲不出力,母亲用蛮力!

中国式的母亲,为了孩子,再苦再累都没关系,就算老公缺席孩子的伴随和教育,也能以一己之力撑起一个家,给孩子提供最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。


可中国式的父亲,却习惯了不出力。就算偶尔出力,也像是“诈尸式婴幼儿教育”一样,不只没带来任何帮助,还给孩子和母亲添点乱。


譬如乔英子的父亲乔卫东,孩子高中三年级了,终于了解要关心孩子学习和成长了,出钱给孩子买了她喜欢的玩具,用讨好孩子的方法期望和孩子亲近,一味放纵孩子玩耍,以此来表达对孩子的关心。


但最后,不只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,还破坏了孩子和母亲之间的关系。


有多少家庭的父亲,有能力的,就只出钱不出力,感觉赚钱非常辛苦,钱到位了就以为自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付出最多的一个。没能力的,就只发脾气不出力,没什么本事却还一直喜欢时不时指点妈妈的教育方法。


古语有言:子不教,父之过。


更有研究表明,父亲付出越多、在孩子成长中的参与度越高,孩子就越聪明、适应力越强、越有责任感。


没什么孩子期望,爸爸在他的生活里,是几乎消失的。父亲不只只不过一个称呼,更代表着责任和荣誉,一个不出力的爸爸,又怎能孕育出一个出色健康的孩子。


更何况,有时,父亲的不出力,只能逼得母亲用蛮力。

03

母亲用蛮力看过央视的一则跟拍式纪录片《00后》,其中有一个叫“锡坤”的孩子。由于父亲在外工作,伴随孩子成长的都是母亲。母亲天天为锡坤的生活和教育操碎了心。孩子想当科学家时,她立刻买了实验材料,却又担忧他专注科研,将来人际交往是否会有问题;孩子迷上魔术,她一边找培训老师,一边焦虑孩子的将来,长大后靠魔术无法养家……但当锡坤长到12岁时,就开始对母亲的各项叮嘱不耐烦了。有一次,母亲为了让孩子合群,给他报了英文夏令营,夏令营结束时,锡坤原本有一项演出,但他却临阵舍弃。母亲了解这个消息后,连夜赶到营地,不断地对锡坤劝说和施压。

记者采访锡坤时,他说:“是我母亲让我去表演的,她给我争取的这次机会,我是被逼的。”

「最失败的教育」孩子不努力,父亲不出力,母亲用蛮力!

他还说:“我不了解母亲什么时间会离开我,担忧自己做得不够好,不想丢人。”


不少妈妈都会埋怨孩子不理解我们的良苦用心,但其实,他们了解得非常了解。


了解母亲对我们的付出,了解有的机会得之不易,了解母亲所做的所有都是为了自己好,可并不是如此的“良苦用心”孩子就只能兴高采烈地同意。


有期《少年说》,一个孩子鼓起勇气大声地控诉母亲:“为何我休息的时候,要上那样多补习班,我有12个补习班。”

「最失败的教育」孩子不努力,父亲不出力,母亲用蛮力!

没什么孩子期望,生活里只剩下学习,就像没什么大人期望,生活里就只剩下工作。


孩子学习固然要紧,但再要紧,也需要量力而行。


太过用力的教育,教不出聪明独立的孩子,毫无章法式的蛮力逼迫,也只能牢牢锁住孩子生命的可能性。


不要让孩子成年之后,成为一个每人厌烦的妈宝。


性格里藏着胆怯,眼神里含着孤独,一边渴望自我独立,一边又习惯性依靠爸爸妈妈。


教育需要的是良性的引导,而不是一味地控制和逼迫。就算为了孩子好,也要把握好分寸,做个不过分越界的引路人。


教育也急不来,越是着急,越是焦虑,反而效果越低。毕竟,最好的家庭教育,不看过程,就看结果,孩子的将来有多出色,看得不是用的蛮力有多大,而是方法是不是到位,孩子是不是真心向学。

04

父母各司其职假如把家庭比喻成一个扁担,最容易于行走的方法是父母在扁担的两头,孩子在正中间。要想让孩子走得稳,父母在两边施予的力量应该是均衡的,你力气大了,我也加把劲,你抬得高了,我也举一举。假如一方太轻松,就会让另一方非常吃力,双方不均衡,不协调,就会让中间的孩子左右为难。成功的教育一直有惊人的相似,失败的教育虽然各有各是什么原因,但追根溯源,无非是家庭这根扁担挑得不平衡。母亲这个角色非常重要,但也没那样要紧,大家不只要演好母亲这个角色,更要演好大家自己。怎么样演好自己呢?非常重要的首要条件就是把孩子的功课交还给孩子,把父亲的职责交还给父亲,一家人各司其职,各归其位,家庭的成长才能进入良性循环。聪明的母亲绝不是事必躬亲,要了解迎难而上,更要了解知难而退。
 
打赏
 
更多>热门阅读

推荐图文
今日推荐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